2020-12-07
1507
全球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。自2007年以来,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搬到城市中,预计到2030年,这个比例将上升至60%。
城市和大都市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,贡献了约60%的全球生产总值。但是,与此同时,这些地区的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约70%,资源使用量占60%以上。
快速城市化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问题,包括贫民窟居民的数量增加,垃圾收集、供水系统、卫生系统、道路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足或负担过重,空气污染加剧,城市无计划扩张等。
2019冠状病毒病造成的影响在贫困且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最为严重,世界各地非正规住区和贫民窟中的十亿居民首当其冲。这些地方人满为患,居民难以保持社交距离和采取自我隔离等防疫措施。
联合国粮食机构粮食及农业组织警告,如果不采取措施确保贫困和弱势居民的粮食供应,城市地区的饥饿和死亡人数可能会大幅增加。
事实和数据
▲ 目前,全球有一半人口,即35亿人居住在城市,到2030年预计会增至50亿。
▲ 在未来几十年,95%的城市扩张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。
▲ 目前,有8.83亿人住在贫民窟,大多数都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。
▲ 城市只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%,但却产生了60%-80%的能源消耗和75%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▲ 快速城市化给淡水供应、污水处理、生活环境和公共卫生都带来压力。
▲ 截至2016年,90%的城市居民呼吸着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空气,42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问题。全球超过半数的城市人口呼吸着污染级别高于安全标准2.5倍的空气。
具 体 目 标
▲ 到2030年,确保人人获得适当、安全和负担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务,并改造贫民窟。
▲ 到2030年,向所有人提供安全、负担得起的、易于利用、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,改善道路安全,特别是扩大公共交通,要特别关注处境脆弱者、妇女、儿童、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。
▲ 到2030年,在所有国家加强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建设,加强参与性、综合性、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能力。
▲ 进一步努力保护和捍卫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。
▲ 到2030年,大幅减少包括水灾在内的各种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受灾人数,大幅减少上述灾害造成的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有关的直接经济损失,重点保护穷人和处境脆弱群体。
▲ 到2030年,减少城市的人均负面环境影响,包括特别关注空气质量,以及城市废物管理等。
▲ 到2030年,向所有人,特别是妇女、儿童、老年人和残疾人,普遍提供安全、包容、无障碍、绿色的公共空间。
▲ 通过加强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,支持在城市、近郊和农村地区之间建立积极的经济、社会和环境联系。
▲ 到2020年,大幅增加采取和实施综合政策和计划以构建包容、资源使用效率高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、具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城市和人类住区数量,并根据《2015-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》在各级建立和实施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。
▲ 通过财政和技术援助等方式,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就地取材,建造可持续的,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建筑。